西部意味著什么?“到西部去”能收獲什么?本期大家談,我們選刊3篇來稿,與大家一起分享3位作者投身西部建設的所思所得。
——編 者
三個物件悟青春
王畢全
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,我養(yǎng)成了寫駐村日記的習慣。厚厚的日記本里,夾著3個小物件,它們標注著時間,也注解著青春。
一件是一顆八角籽。過去每到收獲季,因缺少晾曬場地和頻繁下雨,豐收的八角只能堆起來,品質大受影響,也賣不上價錢。為解決只能“看天吃飯”的問題,我們多方協(xié)調成功申請30萬元農村“三變”改革資金,購置了烘干機,解決了難題?!斑^去愁雨又愁曬,如今有它把憂埋”,村民的話,讓我認識到,千計萬計,增加農民收入需良計。找準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,持續(xù)用力,農村才會有大變化。
一個是茱萸香囊,村里舞蹈隊趙大姐送我的。有一年重陽節(jié),我們籌辦了一場自己的文藝晚會,村民積極報名,節(jié)目有40多個,趙大姐所在的舞蹈隊報了4個節(jié)目。村民自己當主角,秀才藝、展風采,其樂融融。我由此認識到,鄉(xiāng)村全面振興,既要“富口袋”,也要“富腦袋”。人人活出精氣神,日子就會更有滋有味。
還有一片六堡茶葉。這是支教大學生和村里的孩子們一起采茶留下的。他們教孩子們用茶葉制作手工作品??粗⒆觽兊臒崆楸稽c燃,我認識到,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,需要激發(fā)青春力量。
一本本日記,記錄了駐村的700多個日夜,也見證著我與村子的共同成長。我為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貢獻了一份力量,鄉(xiāng)村則為我提供了鍛煉機會和實踐舞臺。駐村日記,我還將繼續(xù)寫下去。
(作者為廣西梧州市蒼梧縣京南鎮(zhèn)太平村駐村第一書記)
干面包里啃香甜
王 強
站在高處眺望,遠處的“碳匯林”又泛新綠,昔日的荒蕪地已蝶變?yōu)楝F(xiàn)代化能源基地。
10年前,剛到新疆伊犁時,項目工地四野茫茫。去最近的公交站,要在沙土路上步行10公里;飲用水中的黃沙,讓同事們面面相覷;白天的板房悶熱難耐,到了夜晚卻是裹著厚被子還有絲絲涼意。但這些“下馬威”并沒有嚇倒我們這群年輕人,反倒激起了斗志,我們誓言“從干面包里啃出香甜”。當圖紙上的參數(shù)變成轟鳴的機組,項目滿負荷運轉起來時,所有艱辛都化作了自豪與底氣。
艱難困苦并不可怕,克服困難的過程,正是增長本領、磨煉意志的過程。10年時間,我親眼見證了這片土地的巨變,也更加深刻地明白,惟有奮斗才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、最值得記憶的時光,艱難困苦恰恰是成長的磨刀石。
西部的艱苦毋庸諱言,烈日、沙塵與溫差的考驗是實打實的。但更要看到,這里有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難得機遇與濃厚氛圍。拿出堅強的意志、昂揚的姿態(tài),爭當人生的開拓者、發(fā)展的弄潮兒、社會的奉獻者、祖國的建設者,我們最終收獲的,將不僅是事業(yè)的成功,更是豐盈的人生。
?。ㄗ髡邽樾陆晾缧绿烀夯び邢挢熑喂緜涿很囬g員工)
西部曠野刻坐標
楊 敏
3年前,我背著行囊來到甘肅定西時,曾對著溝壑發(fā)問:我在這里將收獲什么?3年過去,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。
這里有實踐的大課堂。田間地頭、基層一線,有鮮活的知識,有群眾的期盼,也有工作的思路。春耕時,跟著鄉(xiāng)親們學播種,“老把式”一點點講解,自己抓一把土壤,才知道“墑情”二字的分量;夏天時,開展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讓我更懂得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的重要;秋收后,幫著村民碼谷堆,看著大家喜悅的笑容,也明白了村民的盼頭…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,就在一點一滴中具象化?;鶎訋Ыo我的,不僅是知識的增長,更有本領的提升,讓我更懂得如何把工作做到群眾心里去。
這里有成長的坐標。沒有寫字樓的玻璃幕墻折射晨光,沒有商業(yè)街的霓虹燈點亮夜色,有人曾問,這樣的生活是否值得?基層工作,確實不易,但當我看到安全便利的飲水設施、直通家門的水泥路、嶄新整齊的太陽能路燈時,所有的付出,都化作滾燙的“值得”?;鶎咏虝业?,是責任、是奉獻,是在擔當中歷練、在盡責中成長。在基層的曠野中,鐫刻下青春坐標,將讓我受益終身。
西部是一片熱土,基層是廣闊舞臺。那些看似微小的力量,如同種子發(fā)芽,拔節(jié)生長,終將盛開出燦爛的青春之花。
?。ㄗ髡邽楦拭C定西市通渭縣什川鎮(zhèn)人民政府“三支一扶”人員)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5月13日 05 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