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区二区三区毛片免费|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|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|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|久久伊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|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久久久|五月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免费|精品96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

首頁  ?  新聞頻道  ?  國內新聞

走!青藏線|海拔5231米的守護——“天下第一道班”見聞

2024-12-07 20:05:56

來源:新華社

新華社拉薩12月7日電(記者白明山、格桑邊覺、劉洪明)從西藏那曲安多縣城出發(fā),沿著109國道北上80多公里,就來到青藏公路最高點——唐古拉山口。

這里海拔5231米,常年大風嚴寒,年平均氣溫零下10攝氏度左右,一年中8級大風天氣達120多天。然而,風雪再大,此路段常年暢通,這背后就有“天下第一道班”的默默付出。

“天下第一道班”部分養(yǎng)路工人在唐古拉山口合影(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他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養(yǎng)護道班,成立于1954年青藏公路通車之時,當時被稱為“109道班”,1990年12月被原交通部命名為“天下第一道班”,2023年更名為青藏公路事業(yè)發(fā)展和應急保障中心安多養(yǎng)護段109養(yǎng)護保通點。

這是位于海拔5100多米的“天下第一道班”辦公點(無人機照片,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109養(yǎng)護保通點成立70年來,負責管養(yǎng)青藏公路海拔最高、工作條件最艱苦的59公里路段,一代代道班職工接力駐守“云端”,頂風冒雪、以路為家,用生命守護這條“天路”的暢通。

這是“天下第一道班”養(yǎng)護段內的青藏公路(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記者一行到達唐古拉山口時,7名身穿橙色制服的養(yǎng)路工人,正在用鐵鍬修補路肩。盡管太陽高懸,風速卻不小,用來警示隔離的錐形交通路標不斷被大風吹倒,工人們不時要把它們扶正。

“天下第一道班”養(yǎng)路工人在唐古拉山口修補路肩(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養(yǎng)路工人次仁多吉說:“這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,要定時養(yǎng)護道路,今天的天氣已經(jīng)算是好的了。記得2018年的一場大雪,山口出現(xiàn)堵車,我們鏟了7天7夜的雪才疏通道路,手腳凍得沒有一點知覺?!?/p>

記者隨養(yǎng)路工人來到了養(yǎng)護保通辦公點。辦公點雖然比唐古拉山口海拔低,但也超過5000米。39名養(yǎng)路工人常年在此堅守。

這里的救助站吸引了記者的注意。進入房間,內有床鋪、氧氣瓶、抗高反藥等物品,四面墻上掛滿錦旗。一封毛筆書寫的紅底感謝信格外顯眼,信中表達了對地嘎、東力、次仁多吉三名養(yǎng)路工人的感謝。信中寫道:“在那漫長的10個小時里,你們不顧危險和疲憊,想盡辦法讓我脫險?!?/p>

地嘎在展示救助站中陳列的錦旗(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“事情發(fā)生在今年7月。當時,我們正在路上巡檢,一名來自鄭州的摩托車騎手翻車倒在路邊的溝里,我們費了很大勁才救上來?!辈簧蒲赞o的地嘎說起救援過程只是聊聊數(shù)語。

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,至今還在唐古拉山上延續(xù)。一面面錦旗背后,是一代代養(yǎng)路工人的用心付出。

養(yǎng)路工人在“天下第一道班”紀念館內合影(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養(yǎng)路工人扎郎1962年參加工作,常年在高寒缺氧環(huán)境中工作,曾多次昏倒在崗位上。他一生只請過5次假,最后犧牲在工作崗位上。

“天下第一道班”的養(yǎng)路工人們乘車去養(yǎng)護道路(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地嘎是“路二代”,妻子也是一名養(yǎng)路工人,5歲的兒子就跟在他們身邊。地嘎的宿舍位于職工宿舍的最邊上,兩間房,外加一層陽光棚。屋里有鐵灶、床等生活用品,陽光棚的角落里散落著兒子的玩具。

“在這兒工作累嗎?”記者問。他笑著說:“累,但能幫助過往的人,心里非常開心?!?/p>

養(yǎng)路工人益西曲珍(右)和一歲多的兒子扎西羅布在“天下第一道班”的職工宿舍中(1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

走出辦公點,五十米開外是“司機之家”,過往司機可在這里歇腳。屋內,一邊擺放著幾張沙發(fā),一邊是小超市,提供方便面、餅干、紙巾等物品。

已是中午一點多,記者和安多養(yǎng)護段副段長尼瑪次仁在這里一起吃了方便面。透過窗戶,陽光打在尼瑪次仁的臉上,他的嘴唇紫黑,眼里血絲縷縷?!梆B(yǎng)路工人最不容易,他們吃住都在辦公點,有的還帶著孩子。希望你們多關注關注他們。”尼瑪次仁樸實地說。

在雄鷹難以飛過的唐古拉山口,一代代養(yǎng)路工人“甘當路石”,傳承著“兩路精神”。(海報制作:姜帆)

  • 相關閱讀
  • 新疆塔城巴克圖口岸全面恢復客運通行

    12月6日,中國巴克圖—哈薩克斯坦巴克特口岸跨境游自駕游發(fā)車儀式在新疆塔城啟動,這是巴克圖口岸時隔四年零八個月后全面恢復常態(tài)化客運通行。12月6日,旅客在巴克圖口岸聯(lián)檢大廳辦理出境手續(xù)。新華社記者 尹星宇 攝當日上...

    時間:12-07
  • 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|此心安處是吾鄉(xiāng)——訪旅居澳門的國際人士

    2024年7月6日拍攝的澳門風光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發(fā)(張金加 攝)新華社澳門12月7日電 題:此心安處是吾鄉(xiāng)——訪旅居澳門的國際人士新華社記者王露、郭雨祺、劉暢31年前,現(xiàn)任澳門大西洋銀行行政總裁的葡萄牙人卡洛斯·阿爾瓦...

    時間:12-07
  • 國產大飛機C919通航城市達10個

    近日,東航、南航陸續(xù)宣布新增多條由國產大飛機C919執(zhí)飛的航線,至此,國產大飛機C919累計通航城市達到10個。記者從南航了解到,12月11日,南航C919飛機將首飛廣州???凇澳虾娇炀€”航班。16日起,定期執(zhí)飛???廣州航線。目前...

    時間:12-07
  • 天山南北好“風光”——新疆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(zhàn)略保障基地觀察

    風谷山坡,一臺臺風力發(fā)電機成排矗立,巨大葉片迎風晝夜旋轉;大漠戈壁,一個個太陽能光伏板矩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;煤海礦場,一輛輛氫能重卡滿載煤炭礦石往來穿梭……風能、太陽能資源豐富的新疆,是國家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綱要中明確...

    時間:12-07
  • 文化中國行丨“轉名錄”后“首秀”!黎族傳統(tǒng)紡染織繡技藝保護成就展在北京開展

  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惠12月6日,在北京,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,黎族傳統(tǒng)紡染織繡技藝迎來了“轉名錄”成功后“首秀”。當天,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、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黎華錦簇——黎族傳統(tǒng)紡...

    時間:12-07
  • 農村公路 可以有多美

    一條農村公路,串聯(lián)一路美景,帶動一片產業(yè),造福一方百姓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農村公路進入嶄新發(fā)展階段。10年新改建農村公路超250萬公里,全國具備條件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車。截至2023年底,農村公路總里程增長到460萬公...

    時間:12-07
  • 中國春節(jié)的N種打開方式

    近日,中國申報的“春節(jié)——中國人慶祝傳統(tǒng)新年的社會實踐”被列入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,世界遺產再添“中國符號”。春節(jié)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寄托著中國人對于闔家團圓、人壽年豐的美好...

    時間:12-07
  • 山東手造丨魯青瓷:溫潤如玉 刻工精絕

    淄博陶瓷歷史悠久,其中的魯青瓷以瓷質細膩、釉面瑩潤、刻工精絕著稱。1982年魯青瓷刻瓷文具在西德慕尼黑第34屆手工藝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。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,我國陶瓷藝術品在世界上獲得的第一枚金牌。作為中國工美行...

    時間:12-07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 本網(wǎng)站轉載圖片、文字之類版權申明,本網(wǎng)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,如果侵犯,請及時通知我們,本網(wǎng)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。
贵南县| 安化县| 崇信县| 秭归县| 武陟县| 南溪县| 竹溪县| 沂南县| 菏泽市| 会东县| 青田县| 城口县| 克山县| 宜章县| 寻甸| 黄大仙区| 梅河口市| 东山县| 射洪县| 定远县| 罗山县| 体育| 华亭县| 长垣县| 枞阳县| 赤水市| 邛崃市| 精河县| 石门县| 崇礼县| 海阳市| 黄石市| 鄄城县| 霍城县| 罗山县| 镇巴县| 宜兰市| 砀山县| 三门县| 鲁山县| 云浮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