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我想強調的是,第一,學者畫只是諸多繪畫中的一種;第二,它不能取代任何一種已成熟的繪畫,學者畫的收藏,僅僅是收藏當中的一個門類。我們今天談學者畫,并不是說它蓋過了其他的繪畫,只是突出認識它的意義。
朱萬章:本來學者畫自古以來就有,只是近幾年來,出現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學者人物,開始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,引起了收藏界的關注,我們并不是要引導大家轉向學者畫的收藏,而是在談論目前學術界和收藏界的一種現象,這是特別需要指出的。
譚天:改革開放30年多來,藝術品市場經過幾次大起大落,已經慢慢成熟起來了,對于收藏者學養(yǎng)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學者繪畫作為當今的一個熱點,可能是以前沒被注意,現在開始注意到。或者一段時間后,市場的焦點又會從學者畫轉到另一種繪畫樣式上去。所以我們只能說,學者畫是一個時段的熱點,并不代表收藏的趨勢。
趙利平:另一個問題,收藏學者畫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
譚天:收藏肯定藏的是名人字畫,所以收藏學者畫,首先是看出自哪位名家之手,在學者的身份上就要有點講究。其次才是作品本身,畫得好當然就更錦上添花了。
朱萬章:我覺得收藏學者畫主要是看這個學者的學術成就,其次才是藝術造詣。所謂畫以人傳、畫因人貴就是這個道理。
鐘耕略:學者的地位當然很重要,但我覺得學者畫跟純粹藝術家的繪畫,不應該有什么分別,畫得好,能夠打動人,就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。學者思考的角度、表達的方式,肯定跟純粹的藝術家不同,這是他的一個長處,體現在繪畫上肯定也會有不同的表達語言。(金羊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