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盲目考證:墊腳石還是絆腳石
為了增加職場競爭力,不少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考證中,甚至什么證書“含金量”高就考什么,也會出現(xiàn)缺少規(guī)劃、盲目考證的問題。近日,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(wenjuan),對1515名職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96.3%的受訪者考過證,73.1%的受訪者建議要結合職業(yè)規(guī)劃有針對性地考證。
受訪者中,工齡1年及以下的占10.3%,1-3年的占31.8%,3年以上的占57.9%。男性占41.4%,女性占58.6%。
96.3%受訪者考過證
鄭云薇在某科研院所工作兩年了,除了學生時代已經考取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,她還考了普通話證書,未來打算考駕照、營養(yǎng)師資格證等證書。
90后馮琪佳目前讀研究生二年級,她發(fā)現(xiàn)有不少同學早早加入考證大軍中。“很多同學在大一時就開始考慮找工作的事情,生怕簡歷不好看,就準備實習、考證。我當時沒想好是讀研還是就業(yè),但覺得不能落后,也跟著找實習、考證?,F(xiàn)在想來有些證書和自己想從事的工作沒有太大關系”。
馮琪佳說,目前已考了大學英語四六級、雅思、普通話證書、計算機等級證書和駕照,下一個目標是律師資格證。說起這些證書,馮琪佳表示有的是學校要求的,有的則是跟風,“還有的證書,應該算是職場入場券了,像律師資格證,我家里人考過,告訴我如果以后從事這個領域會有用”。
數(shù)據顯示,96.3%的受訪者考過證,其中66.9%受訪者有1-3個證書,29.4%受訪者有4個及以上證書。受訪者考取更多的證書是通用類(70.0%),然后是職業(yè)資格類(61.3%)和能力認證類(43.6%)。
凌征在金融行業(yè)工作了3年,他不推崇“盲目考證”,只考了金融風險管理師證書,計劃再考個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,“考證得有的放矢。我考的證書是和工作相關的,符合職業(yè)發(fā)展需求”。
馮琪佳感覺,目前身邊同學熱衷考取的證書,是比較實用、認可度也較高的通用技能類證書,“像有些職業(yè)資格類證書,如果能考下來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(xiàn)能力”。
調查中,70.3%的受訪者表示考證的主要依據是符合職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,57.7%的受訪者會考慮與自身專業(yè)背景相關,53.5%的受訪者會選擇社會普遍認可的。其他依據還有:與興趣相關(39.7%)和就職單位規(guī)定(37.4%)等。
73.1%受訪者建議結合職業(yè)規(guī)劃有針對性地考證
鄭云薇說,在考證的過程中,自己主要是通過自學來備考。她感覺在備考的過程中能力有所提升,但考完如果不復習、用不上,也會很快忘掉。
凌征介紹,自己考的證書是與工作密切相關的,也是該領域的資格證,認可度比較高,“算是比較能體現(xiàn)自己的能力水平”。
調查中,94.2%的受訪者覺得證書能體現(xiàn)自身的真實能力,其中29.1%受訪者表示非常能。在工齡為1-3年的受訪者中,認為考證能體現(xiàn)自己能力的比例更高(96.2%)。
“雖然說在工作中還是要靠實際能力。但就我們學生來說,現(xiàn)階段考下一些證書,一方面可以獲得心理上的安慰,另一方面算是找到提升職業(yè)技能的抓手,實現(xiàn)比較具體的職業(yè)目標?!瘪T琪佳覺得,考證相對來說,是一種“時間短、見效快”的技能加分項,但如果與職業(yè)不對口,也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。
調查中,73.1%的受訪者認為要結合職業(yè)規(guī)劃,有針對性地考證,68.9%的受訪者認為證書要重質量而非數(shù)量,48.8%的受訪者建議綜合考慮時間和經濟成本,避免盲目考證。
“貪多嚼不爛,最好是有針對性地考證。”鄭云薇覺得職場年輕人考證要根據實際情況,綜合考慮時間和經濟成本。
“現(xiàn)在有一些營銷號,會炮制販賣焦慮的文章,年輕人看了后,生怕自己被淘汰,就加入到考證大軍中。但仔細想想會發(fā)現(xiàn),盲目考很多證,往往用不到?!绷枵髡J為,職場年輕人在考證上,要按照自己的需要,有選擇性地考證,不要盲目追求證書數(shù)量。
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 孫山 實習生 陳文琪